莲塘村历史悠久,建村距今已有700多年,村前弓形排列着五个池塘, 池塘间以坝相隔, 形状神似莲藕, 因此称作莲塘村。
位于圆帽山脚下,依山而筑,是典型广府传统村落格局,至今仍保存着建于宋代的街巷和建于清代、民国年间的传统建筑。街巷呈“梳式”布局,建筑排列整齐紧凑,“三间两廊、冷巷纵联”的关系鲜明。人文古迹陈氏祠堂、鸿佑家塾、季昌书室等都值得一看。
8
增城市正果镇新围村
新围村位于正果镇东北部,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里依山傍水,紧临增江第一湾,临江风光好且滨江线长,村中还拥有务本堂、香火祠堂、仙姑祠、旧粮仓等文物保护单位和具有广府民居特色的历史建筑群。
务本堂,又称聚堂家塾,是新围村的古建筑之一,其木雕、壁画精致,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建筑两进,均设天井,第一进东西两廊中部各对称做了歇山顶的“亭子”,木屏门上悬挂着大大的匾额,上书“务本堂”。
9
从化市太平镇钟楼村
太平镇钟楼古村,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钟楼古村的开村祖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人欧阳修后裔。
钟楼古村的村落形态是典型的广府民居梳式布局,七列主体建筑平行整齐,以欧阳仁山公祠为中轴线,朝两边伸展,左四巷,右三巷。每条巷都在巷口建门楼,上有红色灰塑巷名。巷中间是一条花岗岩砌边,青砖铺底的排水渠,依地势而上,天然的地势,使水自然下流。
村子中心欧阳仁山公祠,是一座有99道门的祠堂,这是目前从化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祠堂。欧阳仁山公祠位于钟楼村中间,共分三路,深五进,共有99道门,取“九九归一”之意。
10
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港头村
港头村在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东南部,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
原名港洲村,“洲”有岛之意。村民均为曾姓,历史可追溯到1351年(元朝至正十一年),自曾氏祖先曾文孙迁徙此地已有600多年历史。
港头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代人才辈出,民风纯朴,较好地保留着岭南古村落的人文景观。历史人文建筑、自然乡村美景相融而聚。
村子背山面水,三条河流在村前交汇,极具岭南特色。村内民居是典型的广府民居“梳式布局”,多以三间两廊为主,均带有镬耳山墙、灰塑等艺术特征,这样的风格也为它赢得了“露天的岭南建筑博物馆”盛誉。
现存古巷11条,古建筑约80座。走进古村落,有着浓浓的美好古韵时光。村中有大量古建筑,如文孙曾公祠、云门曾公祠、序五祖公祠、云门别墅、书室、八家祖屋、拱日楼、福如楼等。
港头村的东端,一座为抗战而建的拱日楼、一棵300多年的古榕树、一个风水塘,构成了村落的精神场所,村民们在这里吹风乘凉、闲聊家常,别有一番古朴村落人家闲适的韵味。
11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
位于增城区,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一个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古朴村落。
因为旧时大多村人搭棚种瓜于此,逐渐定居成村,取其瓜瓞绵长之意,故名瓜洲,又名瓜岭。
经历五百年沧桑,瓜岭村仍完整保留着明清时期岭南水乡的历史风貌,村内古迹众多,文化情调浓郁。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岭南民居建筑、包括碉楼、宗祠和古民居等文物点20处。
走进古村落,可见古街小巷错落,明清建筑屹立。这里有广东唯一的水上四角碉楼和中西合璧的华侨民居,也有田园水乡景致。
村落里碉楼闻名遐迩。宁远楼,取“宁静致远”之意,棠荫楼,取“保卫乡梓、荫泽村民”之意。
20世纪初众多青壮村民出洋谋生,村内大多妇孺,饱受土匪侵扰,于是海外华侨集资为村里建了两座碉楼护卫村民。如今村落的宁远楼,被誉为是广东唯一的水上四角碉楼,尤其壮观美丽。
村里最宽阔的街道叫“旧街”或“老街”,旧街上的古建筑面东而立,祠堂一字排开。其中除了最为知名的爱闲黄公祠外,还有着罗峰黄公祠、前墅黄公祠、四房黄公祠、松皋黄公祠、壮逸黄公祠、圣匡黄公祠、名国黄公祠、近州黄公祠等9座祠堂,均为明清时期所建。
村东北角的大门楼也值得一看,建于光绪年间(1931年重修),曾经是茶桶耳和楼阁一体的结构建筑。门口向北,门楼上方的红石刻有“翠耸波澄”作横额。门楼是建村几百年来村民出入必经之地,是守候村庄的重要之门。
此外古村还新建设了历史文化艺术中心兆丰阁,亭台楼阁,园林鱼池,风光秀丽而古朴,也是这里的网红打卡点。
12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钱岗村
位于太平镇,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
钱岗村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陆秀夫后人陆从兴从珠玑巷辗转南下,定居钱岗村,逐渐形成一个以陆氏为主的古城堡式村落。
在古村的东、南、西、北向,各有一座门楼,东向为“启延门”, 南向叫“震明门”,西向叫“镇华门”,北向叫“迎龙门”。门楼之间用古老的青砖围墙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古城堡式的村落。沿围墙外有一条“护村河”,后来分隔成鱼塘。
钱岗古村里的每条街巷都是用山崖石、田园石、沙溪河石等不规则的石头砌成。钱岗古村现存建筑绝大多数为明清时所建,仍老而不拙、古迹众多。最著名的钱岗古迹有三宝:灵秀坊、江城图和广裕祠。
广裕祠全称“陆氏广裕祠”,是明代陆氏后人陆广裕等人 为纪念陆贾、陆秀夫而建的家族祠堂, 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它是截至目前发现的 全国唯一一座 有六次大修年代记录的古祠, 被誉为“非常宝贵的建筑标本”。
如今的广裕祠,不只是一座普通的广府家族祠堂,更是一份不可磨灭的独特历史印记。它记载了广府人的祖先,从中原一路南迁的艰辛与辉煌,成为人们游览古迹、景仰英雄的打卡地。
村的东边有一座青砖牌坊,名叫“灵秀坊”,高约6米,是一座四柱三拱门结构建筑,歇山屋顶铺素瓦,顶层四角挑起燕尾,墙头灰塑三重红底白色莲花托。
据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钱岗村秀才陆向晨在乡试中考取第一名,返乡后建此牌坊。如今,灵秀坊是钱岗古村的标志性建筑,成了钱岗青年外出求学、参军等活动的迎送之地。
“江城图”在古村西更楼,这里有一块木质封檐板,长860厘米,宽28厘米,厚3.5厘米,由3段组成,反映的是清代中后期广州珠江沿江10余公里的景象,该封檐板便是“江城图”,被誉为广州版“清明上河图”,原件现存于广州博物馆保存。
13
广州市黄埔区长洲街道深井村
广州市黄埔区长洲街道深井村,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深井古村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当地保存最好的古村落之一。深井村依山临水而建,古戏台背靠山体,前面是一面圆形的大池塘,池塘里种满荷花。
古村延续岭南建筑的一贯风格,保存着大量的古民居和宗祠,不仅有镬耳式青砖石脚古老大屋,还有融合西方建筑元素的碉楼建筑。
前山凌公祠、景客凌公祠、凌氏大宗祠……这些古祠堂都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非常值得一看。始建于明末的凌氏大宗祠,是深井村凌氏始祖庙,也是深井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
祠堂主体建筑三间三进,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青砖石脚,中堂两次间有石护栏,建筑装饰十分华丽;木雕、砖雕、石雕,工艺十分精湛。
走进村里,还有一条有特色的古集市安来直街必须走访。该街长约400米,铺着极具岭南特色的青石板,两旁都是旧式排木板门的商铺。硬山顶、人字山墙、灰塑平脊、灰筒瓦、青砖墙……漫步其间,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岭南风情。
这里推荐的打卡点还有文塔公园、古戏台、荷花池、姚林轩等。始建于1895年的深井文塔,是砖木阁楼结构式古塔。塔呈攒尖形,塔身约高18米。塔外观为3级,塔内分为3层,塔身是灰浆砌结青水墙。平面呈六角形,红砂岩塔基,青砖墙壁,门额石阳刻“山明水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