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景德镇 >> 景德镇概况 >> 瓷都概况

景德镇市概况

发布时间:2017-10-23 【阅读次数:

 

一、综述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国家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上与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全市土地面积5256平方公里,下辖乐平市、浮梁县、昌江区、珠山区、景德镇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有13个街道、39个乡镇、3个国有农林牧渔场、213个社区居委会、473个村委会;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为1629754 人,比上年末增加10292 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1015011 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2.28%,人口自然增长率6.85‰。

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景德镇制瓷起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年间,皇帝因偏爱景德镇产陶瓷,赐名当时的昌南镇为景德镇。景德镇陶瓷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蜚声中外。近年来,景德镇积极传承传统陶瓷文化,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景德镇是全国重要的茶叶集散地,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浮红”茶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曾获得1915年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

景德镇生态环境优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5.07% ;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94.4%;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河川纵横交错,第二长河流昌江,全长210公里,自北向南越境而过;最长河流乐安河,全长240公里,向北汇入鄱阳湖。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千年古镇、世界瓷都、生态之城”的战略定位,全面实施工业、招商引资、城市建设“三大战役”,迎难而上,务实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年生产总值738.21亿元,增长8.8%;财政总收入101.52亿元,增长9.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15亿元,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622.54 亿元,增长15.6%;外贸出口7.58亿美元,其中生产型企业出口7亿美元,增长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88亿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25元,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47元,增长11.4%;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全年万元GDP 能耗下降3.6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3.40%

大力发展工业。以“一线五点”工业走廊为主平台,全面打响工业强攻战,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3亿元,增长11.3%。工业产业加速集聚,直升机及通航、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优势产业占比76.34%,提高7.24个百分点。航空产业实现总产值144.43亿元,增长7.62%。昌飞总装园启动厂房主体工程建设。北汽集团与江直投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北汽集团顺利重组昌汽,新基地厂房和生产线建设全面启动。陶瓷产业总产值291.6亿元,增长17%。名坊园一期基本建成,20余户手工制瓷企业落户。焦化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出口3亿美元;华意新600、世龙实业氯化亚砜扩产、大瓷庄骨质瓷等26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恒盛化工年产27万吨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等亿元项目开工。

夯实“三农”基础。农业总产值82.67亿元,增长4.5%。粮食总产62.9万吨,实现“十一连增”。蔬菜和茶叶产值合计完成20.29亿元,增长5.78%。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09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企业140余家。39个乡镇完成乡镇总规和控规修编,7个中心镇、3条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233个新农村点建设扎实推进。投入8.9亿元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造林4.68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计划。

不断扩大开放。积极策应“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全力打好招商引资大会战并取得丰硕成果。承办江西(景德镇)直升机产业集聚发展推介会,积极参加低碳会、赣港会、赣台会、泛珠会等重大活动,并赴温州、台州、泉州等多地开展招商。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105个,实际进资320.18亿元,增长16.3%;利用外资1.55亿美元,增长10.5%。组织100多家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在俄罗斯、意大利、巴西等国开展对外交流、拓展国际市场。获得商务部支持并签订了对外经贸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与上饶、鹰潭达成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框架协议;成功举办2014瓷博会。

改善城市面貌。以优化布局、拓展功能、提升品位为目标,全力实施城市建设攻坚战。中心城昌南拓展区南片区路网15条道路27.8公里路基贯通,西山路、瓷都大道排水系统改造基本完成;总投资200亿元的绿地国际陶瓷文化旅游城启动建设。老城保护与利用工程有序推进。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初具规模,彭家上弄老街区改造等工作初见成效,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核心区即将完工,体现瓷都特色和历史风貌的珠山中路综合改造基本完工。全面整治市容市貌、治理交通拥堵、持续打击“两违”,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测评。重要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九景衢铁路建设全面启动;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提前截流;城防工程瓷都大桥至观音阁段一期完成1.4公里堤防建设;洋湖水厂搬迁、陶瓷博物馆改扩建等工程开工。

加快发展服务业。2014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4亿元,增长7%。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2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A级景区从11个增加到18个,乐平怪石林升格为4A景区,瑶里镇入选“中国十大最美乡愁旅游目的地小镇”,丽阳镇入选“古色江西—江西十大文化古镇”。民航客、货运吞吐量分别增长14.5%186.6%,创历史新高。金融机构存款744.25亿元,增长11.1%,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全省第三;贷款余额423.8亿元,增长17.5%。“财园信贷通”、“惠农信贷通”、“出口信贷通”累计发放贷款5.8亿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网店总量突破1万家,成交额46.8亿元,增长1.25倍。

不断深化改革。行政区划平稳调整到位,基本形成界限清晰、布局合理、发展共赢的格局。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实施。精简行政审批事项259项,精简率60.7%,出台了市本级行政审批权力清单;网上审批试点取得成效,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有序推进,网上“中介超市”上线运行。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基本建成。国资国企监管体制改革取得成效。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基本实现全覆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试点不断扩大。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完成调查摸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调查确权进展顺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基本完成。

切实保障民生。全年安排民生资金84.6亿元。城镇就业率96.5%,城镇新增就业3.98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96万人。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征缴收入创新高。保障房建设基本实现“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职教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5.2%。成功承办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南窑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寿安金家坞龙窑和湘湖进坑瓷石矿洞遗址的发掘,填补和完善了我市宋代制瓷业体系。602所荣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乐平工业园成为国家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十四届省运会金牌总数第三、团体总分第四,争取到第十五届省运会举办权。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示范市”通过国家验收。“平安瓷都”建设成效显著。乐平市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珠山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城区。连续13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非法小煤窑连续8年“零开采、零死亡”。 同时,全市其它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全面协调发展。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4979公顷,比上年增加560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066公顷,增加4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4836公顷,增加752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020公顷,增加7公顷。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629163 吨,比上年增加8596吨,增产1.4%。其中,夏粮产量5185吨,增产4.9%;早稻产量184749吨,增产1.6%;秋粮产量439229吨,增产1.3%。全年谷物产量593889吨,比上年增产1.4%。其中,稻谷产量584401吨,增产1.4%;小麦产量181吨,增产79.2%;玉米产量8531吨,增产4.5%。全年棉花产量1805吨,比上年增产3.0%。油料产量36986吨,增产5.7%。糖料产量46737吨,增产4.3%。茶叶产量6630吨,增产5.7%。全年肉类总产量61023吨,比上年增长1.6%。其中,猪肉产量

47916吨,增长2.5%;牛肉产量2550吨,增长2.0%;羊肉产量222吨,增长4.7%;禽肉产量9604吨,下降2.6%。禽蛋产量9762吨,增长0.8%。牛奶产量207吨,增长91.7%。年末生猪存栏37.79万头,下降1.5%;生猪出栏58.39万头,增长2.5%。全年水产品产量32886吨,比上年增长5.1%。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29037吨,增长5.7%;捕捞水产品产量3849吨,增长0.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7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3.06亿元,增长11.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7.7%,集体企业下降12.6%,股份制企业增长14.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9.0%,私营企业增长8.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9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六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179.24亿元,增长11.3%;陶瓷工业实现增加值42.90亿元,增长12.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5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利税总额91.52亿元,增长8.2%。利润总额46.42亿元,增长0.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6.42亿元,下降21.1%;集体企业0.25亿元,下降28.5%;股份制企业27.54亿元,下降3.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06亿元,下降13.1%;私营企业16.13亿元,增长12.6%。 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6.1%。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2.64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2.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民间投资503.54亿元,增长15.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80.9%。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6.54亿元,比上年增长99.0%;第二产业投资457.02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投资158.98亿元,增长26.1%。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6.97亿元,比上年下降

13.3%。其中,住宅投资30.52亿元,下降8.9%;办公楼投资0.87亿元,增长825.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49亿元,下降38.9%。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0.80亿元,增长1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9.08亿元,增长12.4%。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8.9%;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1.6%。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有升有降。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7.8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0.1%。其中,出口7.58亿美元,下降30.8%;进口0.26亿美元,增长1.3%。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7.32亿美元。生产型出口总额7.02亿美元,增长15.5%。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全市新签合同外资项目18个。合同外资金额2.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8%。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增长10.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较快增长。全年货物运输总量2156万吨,比上年增长12.0%。货物运输周转量41.50亿吨公里,增长9.8%。全年客运总量20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0%。客运周转量11.03亿人公里,增长27.4%。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3.62万辆,比上年增长16.9%。其中货车1.69万辆,增长4.9%;客车11.75万辆,增长19.0%。旅游市场快速增长。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达2585.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境外旅游人数36.96万人次,增长15.1%。旅游总收入200.87亿元,增长31.9%;其中,旅游创汇1.37亿美元,增长20.6%。旅游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2%。

八、金融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47.12亿元,比年初增加74.63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44.25亿元,比年初增加74.1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25.48亿元,比年初增加62.79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23.76亿元,增加63.20亿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47元,比上年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25元,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692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282元,增长11.1%。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27万人;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60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52.31万人,城镇基本医疗基金征缴总额6.3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98万人,城镇就业率为96.5%。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文化事业持续发展。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小学生升学率81.93%。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26.49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8.73万人,中等学校在校学生0.78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62万人。全市专任教师1.60万人,其中高等学校专任教师0.16万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0.75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55万人。全年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演出642场次,观众334万人次;公共图书馆共5个,藏书84.4万册。卫生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年末拥有卫生机构1090所,其中医院30所;拥有病床7176张;卫生工作人员1093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218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946人,注册护士3372人。全年县及县以上各级体委举办运动会3场次,参加运动会运动员3239人次。全年在省级以上比赛获奖牌数450枚,其中金牌164枚,银牌145枚,铜牌141枚。

十一、资源和环境

森林覆盖率65.07%;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94.4%;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65.8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8%;其中,工业能源消耗总量275.04万吨标准煤,增长3.9%。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6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3.40%。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2、本公报中人口数据为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的常住人口数,与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数口径不同。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4、数据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肉类、水产品产量等数据来自农业局;进出口、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商务局;交通运输等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旅游数据来自旅游发展委员会;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教育数据来自教育局;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数据来自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局;卫生数据来自卫计委;体育数据来自体育局;城乡居民收支、物价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景德镇调查队;城镇新增就业、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森林覆盖率数据来自林业局;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空气环境质量数据来自环境保护局;其他数据均来自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