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景德镇 >> 景德镇概况 >> 瓷都概况

古韵今存的瓷乡

发布时间:2015-10-22 【阅读次数:

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留下了太多的历史文化遗存。这里着重介绍几处重要的经过考古发掘的古遗址。  

涌山洞穴遗址

1962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涌山(乐平与浮梁交界处)洞穴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结果发现大量动物化石和几件打制石器,“其中一件人工痕迹清楚”。它揭示了在景德镇地区存在着远古人类的活动。

蛟潭商周古文化遗址

200011月,省考古队对蛟潭(浮梁境内)商周古文化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为886平方米,出土石器、陶器、玉器及各种生活遗迹,是浮梁县境内首次发现的商周遗址,填补了浮梁地区商周文化历史空白,将景德镇地区可以确认的古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溯到3500年前。

湖田窑遗址

1982年湖田窑遗址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先后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清理宋、元时期作坊遗迹,如房屋残墙、路面、水沟、蓄泥池、炼泥池、淘洗池、轮车基座、烧泥池、灰坑、水井及排水暗沟等共11处,马蹄窑2座,商代灰坑一处;出土大量青白釉碗、盘、盏、注壶、盏托、直口罐、枕、粉盒、器盖、鸟食罐、灯盏、砚滴、象棋、围棋等,以及少量夹砂陶罐、卵白釉碗、黑釉碗、黑釉高足杯以及青花瓷器等残器或残片。

落桥马窑址

198111月至12月,市红光瓷厂院内的基建工地发现一元代窑址,经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出土印花白瓷、青花瓷等,以青花小件为多,瓷胎略粗。上述遗物曾在东南亚大量出土,而其中书写“头青”、“黄”、“吴”、“戴彩”等文字的瓷柱与青花八思巴文研钵(工匠使用之物)均为初次发现。在此出土瓷器同一地层遗物中还有一个用青料书写“辛巳”二字的瓷片,对确定上述遗物的烧造年代极为重要。

成化官窑遗址

19875月,在明御窑厂北端复建龙珠阁时,抢救性发掘清理出成化官窑的器物,既有脍炙人口的斗彩葡萄盏、斗彩团花花鸟纹薄胎杯和底部书有“天”字款的斗彩海马盖罐,又有不见于文献记载和传世的祭红白龙大碗、宝石蓝白凤大碗等,更有造型生动、别致的素三彩鸭薰。此外还有青花花果纹大盖盒,白地绿彩灵芝纹三足炉,绿彩香盒以及斗彩八宝纹大碗,出戟尊、鼓钉洗均为首次发现。令人注目的是白釉脱胎小杯,胎薄如纸,厚仅0.6厘米,内壁刻有纹饰,对光映照栩栩如生,堪称一代杰作。

代官窑遗址

19885月在珠山北侧(即旧御窑厂阜安门外)的明初地层下发现一批元代官窑瓷器残片,经抢救性发掘,整理、修复了青花扁圆盖盒、桶式盖盒、围棋罐等器物,纹饰有元代典型的龙凤纹以及金刚宝杵、姜芽海水、折带云等,以龙纹为最多。据考证,其龙的造型与英国大卫基金会收藏的一件有“至正十一年”纪年题记的大瓶上龙纹一致,但大卫瓶的元青花瓷器上的龙纹均作三爪或四爪,唯独此次发现的龙纹全为双角五爪。此次发掘揭开了元官窑之谜。

正统官窑遗址

198811月初,在景德镇御窑厂西侧基建工地发掘出明代瓷窑遗址5座,并在窑群的西侧发现一条长17米宽2米的巷道中填满龙缸瓷片,瓷片堆积厚达1.3米。这次发掘为研究“空白期”瓷器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宣德官窑遗址

19931月在原御窑厂东侧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得数以万计的宣德官窑残瓷片。经过半年之久的清洗、整理,复原出百余件宣德官窑器。品种有:青花茶菊纹大盖罐、造型各异鸟食罐、十余种不同纹饰蟋蟀罐、仿宋名窑的紫釉、黑釉和青釉碗碟和仿伊斯兰金银器的青花钵、水罐、扁壶等。此次修复的百件宣德官窑器中有30余件是孤品。

明初官窑

19947月,在御窑厂遗址东门头抢救性发掘出土瓷片2.5吨,经过三个月的室内整理,修复出洪武、永乐早期珍贵的官窑瓷器118件。这次出土的遗物进一步证实了明洪武二年朱元璋已在景德镇设置官窑。此次出土的永乐青花瓷器有80%以上都能与伊朗阿德卑尔回教寺院和土耳其托普卡普·沙赖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品相印证,证实了该类遗物是永乐大帝为了郑和第四次下西洋而生产的,也进一步说明了明初官窑不仅生产御用瓷,而且也大量生产外销瓷。

永乐官窑遗址

19997月在明、清御窑厂南端西角边,发掘出土可观数量的明永乐瓷片,经该所清洗、分类、整理、对合修复了明永乐青花鸡心壶、永白釉瓷镈、青花云龙海水纹歇爵山盘、青花地刻白云龙纹梅瓶、青花凤纹梅瓶等一批永乐瓷器,其中青花地刻白云龙纹梅瓶是328件瓷片粘合起来的。

御窑遗址

2002年6月28,由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家联合组成景德镇明、清官窑遗址考古队,对珠山北麓等地进行连续三年的考古发掘。

三年共布探方16个,实际发掘面积1543m2,获得重大考古成果。发现晚清江西瓷业公司发行所建筑遗迹一处,清理明初葫芦形窑炉遗迹7座,馒头形窑炉14座。葫芦形窑为明洪武至永乐时期的遗存,馒头形窑炉为明宣德至万历时期的遗存。此外,还发现埋藏明永乐和宣德早期官窑落选贡品挖坑掩埋的瓷器30小坑(窝),以及沿坡倾倒的成化,弘治时期瓷片5处,出土在小坑窝状的瓷片绝大多数可以复原,其中不少品种是罕见的官窑遗物。此项考古成果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御窑厂北麓遗址


丽阳民窑遗址

20057月在昌江区丽阳乡彭家村瓷器山西坡和丽阳村碓臼山南坡,发现元代和明代早期的瓷器窑炉各一座,出土了大量宋、元、明时期的瓷器残片以及装在匣钵内完整而未烧熟的瓷坯。经专家分析,丽阳葫芦窑有别于其他葫芦窑,是由葫芦窑向镇窑过渡时期的窑址。此窑发掘除了丰富民窑窑炉型制之外,对于研究那一段时期窑炉历史也具有重要意义。

铜锣山、道塘里、凤凰山古窑址

为了配合景德镇环城高速公路的基本建设,2006年2月至10月对铜锣山、道塘里和凤凰山等三处宋代古窑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揭示龙窑遗址3座、制瓷作坊遗址4处、练泥池1个,出土一批青釉、酱(黑)釉、影青瓷器和窑具标本。影青瓷器和匣钵窑具占出土物的绝大部分,可复原的器物达数百件。

观音阁窑址

2007年9月25--12月30,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景德镇老城区北端的观音阁明代瓷窑址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发掘,发掘面积600余平方米,发现一批明代作坊遗迹、制作工具,出土明代中后期重要瓷器标本数万件。这批遗迹遗物,对研究景德镇明代制瓷形态和陶瓷作坊内部的具体分工形式,十七世纪景德镇转变期瓷器和外销瓷烧造情况提供了科学资料。

进坑宋代瓷窑遗址

南宋蒋祈在《陶记》中载:“进坑石泥,制之精巧,湖坑、岭背、界田所产已为次矣”。2014612日,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古陶瓷学者黄清华和黄薇夫妇在进坑村百业坞找到瓷石矿洞,根据洞口构造和散落瓷石,经相关单位和学者对矿址进行考察鉴定,认为是目前在景德镇发现的唯一一个五代瓷石矿洞遗址,是世界上已知最早最为完整的原生态矿洞。在矿洞周围500米范围内还发现有宋元窑址20余处,主要有百业坞五代矿石洞遗址,五代、北宋窑址,油炸坞窑址,国山下龙窑遗址,仓坞龙窑遗址,双河口窑址等。

双河口古窑址面积约有3000平方米,遗存器物丰富,胎质细腻,釉色透明,纹样以半刀泥牡丹、卷草、海水纹最为特色,采用一器一匣仰烧装烧方法。主要有壶、碗、盘、盏等,壶类较精,尤其是瓜棱壶最佳。经考察判断该窑址年代为北宋时期,为研究宋代以前景德镇以原料产地建窑生产的瓷业布局及产品特征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